臉型外暴病例
上顎突出病例
牙齒擁擠病例
前牙錯咬病例
混合齒列病例
開咬矯正病例
深咬矯正病例
臉型歪斜病例
牙齒縫隙病例
微笑露齦病例
舌側矯正病例

關於骨釘
英文名稱為 TAD (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),即錨定功能的微形植體。至於什麼是錨定(anchorage),這是一個矯正學的名辭,意即牙齒移動中,不想移動的牙齒儘量不去移動。而如果錨定喪失(anchorage lose),就會或多或少影嚮治療成效。舉例來說,臉型外暴患者,如果計劃中是拔第一小臼齒,期望上是拔牙空間之後的牙齒儘量不動,而讓拔牙空間之前的牙齒後退來關閉空間。但如果錨定喪失,後牙往前移動,佔用了些許拔牙空間,這樣的結果對我們預期外暴臉型的改善,會打折扣。
在骨釘未被矯正界廣泛利用的年代,控制錨定的工具,如頭套、口內橡皮圈等,這些裝置配戴需時間很長才能發揮效用。如果患者沒有充分配合,即會造成錨定喪失,治療結果必定會不如預期。現在矯正治療在有骨釘的幫助下,醫師對 錨定的控制,已比昔日進步許多。
至於患者需不需要打骨釘,這就要看診斷治療計劃和目標了。比方說一個臉型外暴且決定拔臼齒病例,在後牙錨定要求相當嚴格的情形下,而患者又自認無法充 分配合戴頭,那最好就是打骨釘。而如果患者是臉型正常,但因空不足而齒列擁擠需要拔牙矯正,這樣的例子,錨定的要求就沒那麼高,需要戴頭套或打骨釘的機率 就比較低了。

牙齦的黑色三角(Dark Triangle)
兩顆牙齒的牙冠接觸點以下區域的牙齦,稱之為齒尖乳頭(dental papilla),當齒尖乳頭變小,或完全喪失時,張開嘴就會出現不美觀的黑色三角。至於黑色三角可能的成因有三:

  1. 尚未矯正前,由於牙齒擁擠、重疊,兩顆牙齒之間的齒尖乳頭本來就不存在,因而在將牙齒排列整齊後,自然就形成黑色三角。
  2. 由於牙周病的慢性破壞,兩顆牙齒之間的齒槽骨高度變短,硬組織的支撐不足下,自然齒尖乳頭會跟著萎縮,而形成黑色空洞。
  3. 患者不當使用齒間刷來刷前牙齒尖乳頭區域,造成齒尖乳頭萎縮。

至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二:

  1. 矯正時,醫師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將黑色三角兩側的牙齒,作部分修磨,再將兩顆牙齒移動夾緊而產生擠出齒尖乳頭的效應,這個方法有可能部分或完全解決黑洞三角的問題。
  2. 在有足夠的齒槽骨支撐下,請牙周病醫師作瓣膜手術,來恢復齒尖乳頭。

齒列中線對齊
常有患者問齒列中線對齊的問題,其實如果我們的臉中線與上下齒列的中線均有對齊,這當然是最完美的,但是常常得考慮一些實際的狀況;首先,依照一些對於美觀的問卷調查研究顯示,當上面齒列中線與臉部中線偏差3mm以上,才明顯讓人感覺不美觀。至於上下齒列中線有無對齊,幾乎一般人是感覺不到的,只有一些牙科尤其是矯正科的工作人員才會錙銖必較。因此,看待臉部中線與上下齒列中線的大原則是,上齒列儘量與臉部中線對齊,而下齒列中線能與上齒列中線對齊最佳,但有時為了考量水平覆蓋、垂直覆蓋、側邊咬合、上下齒列總長之對比、牙齒齒軸等問題時,雖然下齒列中線無法與上齒列中線對齊,卻能獲得其他更多項目的改善,且如前述,如此並不影嚮美觀,則這樣仍是很好的治療結果。

為矯正治療拔牙值得嗎?
常聽到患者或家長說,「長輩說隨便拔牙,基底會壞掉,將來會很不好.....」 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;事實上,這只是因為不了解而對拔牙產生的誤會。大部分會建議拔牙的情形如下:

  1. 臉型外暴。
  2. 上下顎骨前後方向不協調。
  3. 齒列擁擠,空隙不足10mm以上。

在考慮患者的訴求、預算及牙齒條件下,醫師會作出不同的治療目標、治療計劃;當治療計劃提及拔牙的「策略」時,邏輯上的考量是兩害相權取其輕,以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。例如齒列擁擠,空隙嚴重不足的患者,雖然治療前的牙齒數目較多,但是因咬合不好、不美觀,以致於功能差、不易保養,治療後雖然牙齒數目變少(因拔牙計劃),但是變得美觀、功能強、咬合好、容易保養,所以拔牙絕對是值得的。

 
 
版權所有 © 齒顎矯正專區 • 111 台北市士林區小北街23號 • • Tel: (02) 2882-83220922-580356
Email: rosepanda0801@gmail.com • Line ID: a0922580356 • TOP